高考难度大降,准确作答却很难
怎么办?专家说:要向教材拿高分
汉网消息(记者袁旗 实习生胡璇 通讯员胡忠巍)试卷难度大大下降,学生却不能准确作答。昨日,全市普高教学工作会上,高考专家提醒广大师生重
视此问题。“在当前3+文(理)综合模式下,试卷难度大大下降。”市教科院副院长、市教研室副主任王池富回顾近年高考表示,这一形势下,考生表现出的问题则是不能准确作答,高考成绩没明显提高。王池富认为,原因在于各学科第二轮复习被虚化,知识点不能落实到教材上,降低了复习效果。
“高考试卷启示我们要高度重视教材。”王池富以数学为例分析,每年高考数学试题大量源于教材,是教材例题或习题的改编,这是命题的重要原则之一。今年文理科数学试卷,均有2/3的试题源于教材,文科达96分、理科达77分。
针对许多学校的教学误区,如许多高二文科班数学老师一如既往地高难度教学,王池富建议高考复习一定要以教材为主,将知识点最终落实到教材上,合理控制标高,不要搞怪题、偏题和所谓的新题,一定要跳出过去的“题海”战术,减少考试检测频率,减轻学生备考负担。
◆语文
●回顾2006年 关键词:新题型不多
市教科院副院长、市教研室主任王池富,市教研室副主任曹松林:
试卷减少客观题比例,加大文言文翻译、名句名篇默写的分值等变化,使试卷结构更趋合理。
“社会生活领域有多大,语文教学的范围就有多大”。这是中学语文学界的希望,今年湖北卷语文试题总体难度不大,题量较往年有所减少,但充分体现了这种期许,用考生的话说:新题型不多,但生活味道浓厚。
●展望2007年 关键词:认清高考语文的目标内容
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杨金水:
经多年调整和改革,高考语文已鲜明地把目标定位在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上,即语言基本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三方面。认清高考语文的目标,明确其范围及标高,将语文备考置于一种具体可感的范畴内,是备考成功的前提。
2007年高考可能对阅读和写作提出更高要求,而这恰恰是语文学科的重点;命题人在拟制作文题时,鲜明提出了“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与“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这些间接指明了写作的内容及要求。
语文测试中,问什么,答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问或答,都有严格遵循的言语逻辑。这是评分依据,也是备考重点。
关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阅读和写作中强化言语逻辑训练的重要方面;强化问与答之间的一致性,是备考中强化言语逻辑训练必须攻克的堡垒。
主观性、多样性好像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但作为高考语文,只有追求最佳乃至惟一的目标才有价值。因此要求考生形成最佳答案意识,追求完美精准的答案。
◆数学
●回顾2006年 关键词:大量试题源于教材
市教科院副院长、市教研室主任王池富,市教研室副主任曹松林:
数学试题难度设置上较去年有较大改进,大量试题源于教材。不仅基础题如此,综合题也是由若干基础题整合加工而成,启示我们要高度重视教材,重视教材知识的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注重对教材中新增加内容的考查,是试卷的又一大特点。
●展望2007年 关键词:多个知识点答题
市教科院数学教研员孔峰:
要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特别是数学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及例题的求解过程,从中构建知识体系与知识结构,切实改变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和一做就错的倾向。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中单一考查某个知识的题已很少,强化“从学科整体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会点设计试题”,解答这些试题需综合应用多个知识点。复习时,要重视主干知识的学习,注重各部分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和新增内容与传统知识的沟通,及新方法对传统知识的渗透。
数学试卷对考生的计算能力考查较多。复习时,考生应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同时,要培养心算能力和估算水平。只有心算能力得到提高,才能使计算的速度更快,结果更正确。
◆英语
●回顾2006年 关键词:当作一种语言
市教科院副院长、市教研室主任王池富,市教研室副主任曹松林:
全卷难度与去年持平的前提下,听力难度明显降低,词汇语法知识、阅读理解难度明显加大、短文改错、完形填空、书面表达难度大体持平。
今年湖北卷试题侧重考查词汇运用和篇章理解,把英语真正当作语言来考。
书面表达提供的背景和图表,深入生活,学生易接受,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
●展望2007年 关键词:突出阅读训练
市教科院教研员沈启智:
2007年英语命题原则、题型结构不变,总体难度基本保持一致。高三课本应得到充分利用,学生要突出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扩大词汇量并着重培养处理词汇的能力,还要注意吸收语言背景文化。
听力训练要注意录音语速,需多找机会听与考试录音接近的训练材料。
以阅读理解为代表,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考查贯穿全卷。考生要坚持阅读速度要求。
对写的训练,主要体现在“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中,考生要先学会观察品味而后模仿,进而做到表达自如。
◆物理
●回顾2006年 关键词:试题直接源于课本
市教科院副院长、市教研室主任王池富,市教研室副主任曹松林:
相比去年,整体难度下降,试卷结构相同,显示出高考试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力学、电学作为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仍是考查重点,试题比例分别为44.2%%和35.8%%。
全卷注重在理解物理概念和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强调应用。12个物理题有7题联系生产技术、社会生活和现代科技。拓展实验题也是今年物理试题的一大特点。
12道题至少有5个直接源于课本,并以中等难度和容易题的形式出现。
●展望2007年 关键词:重点在电学力学
市教科院物理教研员陈继明、武汉一中教师瞿孝平、武汉二中教师伏森泉:
复习不要盲目扩大范围或过于加大难度,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从近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看,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所占比例不大,而力学和电学所占比例在80%%~85%%,因此,复习重点应放在力学和电学。
实验是考查重点,要保持实验复习与知识内容复习同步,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实验,注重理解原理,掌握方法,学会分析,正确表达。
◆化学
●回顾2006年 关键词:主干和基本
市教科院副院长、市教研室主任王池富,市教研室副主任曹松林:
化学试题注重主干、重点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了考生读图、析图、获取信息、采集处理数据的能力、基本计算能力等。
今年化学试题的阅读量较往年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减少了考生的阅读量。
●展望2007年 关键词:围绕主干知识
市教科院化学教研员蔡玺祥:
复习要围绕化学主干知识展开。化学用语、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基础元素化合物知识,是近几年高考加重的部分,应引起重视。
实验题每年都有创新,是备考重点和难点之一。对课本中出现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进行全面复习。
化学计算是近年高考重点关注的部分之一。有关物质的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计算的核心内容。从近年的命题来看,计算题难度有所降低,复习时不宜太难,以免加重学业负担。
考生要注意扩大视野,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医学、海洋资源、大气资源、生态环境等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联系的领域是进行复习和命题的切入点。
◆生物
●回顾2006年 关键词:实验探究能力
市教科院副院长、市教研室主任王池富,市教研室副主任曹松林:
在题量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考查内容多达30个知识点,涵盖考试大纲所列“考试范围”9个部分中的5个,其知识覆盖面明显广于去年。
试题还兼顾必修与选修教材,有意识地考查选修教材中的若干知识点。
仍一如既往重视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并进一步加大考查力度,且题型全面。
大纲中有关文字表达方面的要求在今年试卷的参考答案中仍有较明显体现,学生仍需加强文字准确表述的训练。
●展望2007年 关键词:文字表达能力
华师一附中教师魏威、市教科院生物教研员付燕:
复习以《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教材为本,夯实教材基础是关键,不要迷信教材以外的东西。
实验及科学探究能力是新课改努力实现的目标,也是近几年高考生物改革的目标。基础实验复习要到位,要理解所学实验内容,包括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操作技能;还要能综合运用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
提高文字表达能力不容忽视。平时考生不大愿做非选择题,复习中要扭转这种局面。要注重训练文字表述的准确性、明确性和简约性,强化语言规范训练。